南方日报2023-04-07 09:51:38
行走在东莞大街小巷,门店市集熙熙攘攘,经营有条不紊;道路两侧车辆文明礼让、行人有序通行;居民小区内,孩子欢声笑语,老人各得其乐……
平安是民之所盼,发展之基。近日,2023年东莞市委政法工作会议暨平安东莞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刘炜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杰钊总结过去一年政法工作,就2023年政法工作发出“动员令”。
(相关资料图)
2022年,东莞平安建设考评连续4年获评全省优秀;治安重点目标、部位、区域平均处警响应速度排名全省前三;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数量、起诉涉黑恶案件数全省第二;创建平安企业2325家、平安住宅小区76个、平安出租屋11745栋、平安校园1857所、平安医院63家;“智网工程”全年发现、上报各类问题隐患296.2万宗,处置率99.2%……一项项亮眼成绩背后,是全市政法机关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3年,东莞政法机关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管控各类矛盾风险,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加快打造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撰文:龚菊郭文君
平安建设
原始违法犯罪警情
降幅全省第一
雨天里,塘厦镇莆心湖社区一座桥上,一名年轻女子突然放下伞,转身跨上桥面护栏……这一幕被外卖小哥刘磊遇上,只见他冲到护栏边,及时拉住女子。被巡警接回莆心湖警务室后,女子与家属顺利取得联系,而刘磊也受邀加入东莞义警队伍。
刘磊是32万名“东莞义警”之一,也是市见义勇为群体的一个缩影。2022年,东莞提高见义勇为奖励标准,汇聚起崇尚、支持和敢于见义勇为的正能量。
群防群治促平安。东莞还深化“平安细胞”创建,各镇(园区、街道)、各行业各部门全年创建平安小区76个、平安企业2325家、平安出租屋11745栋。
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过去一年,东莞政法机关坚定扛起政治责任,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香港回归25周年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
随着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东莞2022年审结涉黑涉恶案件数量、财产处置到位率全省第一,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数量、起诉涉黑恶案件数全省第二,涉养老诈骗立案、起诉、判决案件数和追赃挽损数位列全省前列。
依托社会面巡防管控“四个一”体系建设,东莞治安重点目标、部位、区域平均处警响应速度排名全省前三,交通事故数、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4.2%、27.4%。全市原始违法犯罪警情下降22.9%,降幅全省第一。
人民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2023年,东莞将继续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基层调解力量融合共治,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教育、金融放贷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不断扩充群防群治队伍,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保障就在身边。
社会治理
智网工程上报问题隐患
处置率逾九成
进入银湖工业区,一阵刺鼻气味从附近厂房散发出。清溪镇一名网格管理员被眼前一幕震惊了——车间污水横流,废水废油直排入下水道,“环境十分恶劣,疑似非法喷漆窝点,需上报”。
接报后,清溪镇智网中心协调镇生态环境分局前往处置。原来,该场所负责人无法提供环保相关的审批、验收资料,属于非法喷漆窝点,且存在偷排乱排的情况。执法人员对该场所进行查封处理,并责令其在完善相关环保手续之前不得投入生产。
这是东莞市智网系统工作体系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以“网格化”赋能,东莞智网工程去年共发现、上报各类问题隐患296.2万宗,处置率99.2%。其中,“智网人人拍”获得中央政法委“优秀政法新媒体融媒公共服务奖”二等奖。
把人文关怀融入到社会治理,把平安洒进百姓心间。当前,东莞镇、村两级“粤心安”心理服务站(室)建成率已达100%。去年完成心理危机干预916人,还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管理,监管完成率100%。
实现“当下治”,更要“长久立”,东莞推进长安等9个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出台并全面落实《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东莞的指导意见》“1+N”系列政策文件,全面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试点城市,两次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上作经验介绍。
民之安乐皆由治。2023年,东莞将持续推动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村级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加强社区警务与“智网工程”网格管理机制衔接、业务对接,打造东莞特色“身边警务、协同警务、智慧警务”,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法治建设
法治之光照亮
营商环境优化之路
“感谢法院帮我们开具信用修复证明,以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开展商业活动了!”这些天,多名曾被列入失信名单的公司负责人向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打来感谢电话。
前不久,东莞第二法院出台《以高质量执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对已经履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开具信用修复证明助其“信用重生”,帮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有序经营,提升融资和履约能力。
这是东莞稳住市场主体、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的写照。去年,东莞市各法院落实“稳企保链20条”,办结商事案件8.3万件、平均审理用时缩短9.2天。东莞还探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严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开展“以法兴企”活动,依法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营商环境法治化背后,是不断改善的司法形象。去年,法院受理案件25.4万件、办结23.1万件,均创历史新高。此外,检察机关办理的杨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抗诉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市公安局万江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政法机关还承担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去年,全市公安综合窗口平均办件时长压减至11.5分钟;法院升级“厅网线巡”四位一体平台,让群众办理诉讼事务“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线上就办好”;司法行政部门建成公共区域法律服务工作室50个;普法依法治理量化考评成绩位列全省第二。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东莞2023年将聚焦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科学立法,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落实公正司法,加强法律监督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
队伍建设
全国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善治离不开法治,同样离不开一支高素质政法铁军。过去一年,东莞政法机关坚持培根铸魂,推动过硬政法队伍建设。
“我们在办理涉企案件时,坚持以企业发展为导向,调判结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在立案、调解、审理、执行各环节进行联动,缩短时间,借力整合解纷资源,提升涉企纠纷处理实效,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效化解一宗买卖合同纠纷后,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人民法庭副庭长柯颖总结道。
作为一名80后青年党员法官,柯颖扎根基层法院15年,共承办案件5500宗,年均结案率95%以上,前不久获评“全国优秀法官”。
一批像柯颖、胡桂霞这样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当前,全市政法系统12个集体、4人次获得省部级荣誉,38个集体、84人次获得市厅级荣誉。
在服务法治建设、培育法治人才中,东莞市法学会扮演重要角色。去年,市法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选举产生,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团结凝聚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力量。市法学会也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六年获评优秀等次的地级以上市法学会。
2023年,东莞政法机关将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坚决清除政法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健全政法干部干警学习培训体系,持续强化正向激励导向,进一步增强政法队伍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斗争锐气,推动各项政法工作任务落实落细,把公平正义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关键词: